妇女生殖周期中的垂体和卵巢激素
排卵(卵巢释放卵子)是生育周期的最重要事件,它在周期的某个瞬间发生,即使在释放一个以上的卵子时,一个周期只有一次。
排卵机制也 产生2种卵巢激素,雌二醇及孕酮。
排卵前,发展中的卵泡仅分泌雌二醇,它刺激子宫颈的腺体 分泌一种特异的粘液(“具有可孕特点的粘液”),此种粘液对于精子通过宫颈进一步到达卵子,甚为重要。雌二醇也刺激子宫内膜 的生长。
卵巢活动的周期性改变是被 垂体所分泌的两种激素调控的:卵泡刺激素 (FSH)和黄体化激素 (LH)。
卵巢中的卵泡对FSH的需要有一个阈值,在此值以下时对卵泡不产生刺激。
FSH的生产需超过一个中间水平,以促成完全的排卵反应。
当 优势卵泡优势卵泡全速向排卵发展时,它产生的雌二醇量迅速增长,后者刺激子宫颈粘液的分泌,也抑制FSH的产生。
FSH的下降也启动了优势卵泡的成熟机制,使之能感受第二个垂体促性腺激素LH。高雌二醇水平更在下丘脑活化一个正反馈机制,使垂体释放巨大的LH浪潮。此项LH浪潮是启动卵泡破裂(排卵)的触发机,排卵大约在LH浪潮开始后37小时或LH峰值后17小时发生。
可型粘液产生最多的征候可在发生雌二醇峰的日子观察到,后者在峰日粘液征候及排卵之前。峰日粘液征候以后接近排卵日,粘液迅速改变,这是由于此时孕酮产生增加的缘故。如未发生妊娠,从这些事件可预测下一次月经出血的开始日期。
排卵后,破裂的卵泡形成了黄体,后者产生孕酮及雌二醇。孕酮使粘液突然发生改变,这在排卵后即刻发生,此突然改变即峰日征候。
对于事先经雌二醇刺激生长的子宫内膜,孕酮使之准备就绪以供受精卵着床。
无妊娠时,大约在排卵后7天雌二醇及孕酮的产生开始下降,从而使内膜在排卵后11-16天脱落,为月经出血。
比林斯排卵法利用子宫颈粘液的改变(妇女自己所观察到的),来鉴别排卵周期的内在事件。